即日專欄:房協七十人間有情
70年前的香港,剛經歷了二戰的摧殘與日軍侵佔的洗禮,百廢待興之際,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今時今日仍最困擾及最觸動市場神經的住屋問題。雖然當時本地人口只有區區6萬,惟其時每4人就已有1人無家可歸,其餘即使有瓦遮頭,生活亦不見得很愜意,工業未起步、經濟未起飛前的香港,稱得上是人浮於事。
隨着內地解放後大量難民湧港,令香港房屋問題嚴重惡化,貧無立錐之地的苦況,從當年遍布山坡的木屋與徙置區可見一斑,既要擔心治安,又要恐懼火災。當時的香港,根本未有任何政府主導的房屋或任何資助形式房屋政策,連房屋委員會亦未成立。惟當年的香港,人情味與同理心均強過今天繁榮進步的國際都會,香港人的睦鄰與守望相助精神更顯人間有情,更難得是有些熱心的社會人士,願獻出他們的時間及專長,協助有需要人士。1948年,他們得到倫敦市長「空襲救災基金」的1.4萬英鎊捐獻,成立了一個非牟利機構,協助有住房需要的市民。這個今年已踏入70大壽的機構,就是我們都熟悉、簡稱「房協」的香港房屋協會。...
See More